不同的结构里,存在不同的强弱关系。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就是性别,其中往往男性强势而女性弱势,这种强弱的相对关系放在其它结构里也无处不在。
不管在家庭、学校、职场、体制或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当你发现自己的意见常常被忽略,权益一直被压缩,总是被当成某种工具,那毫无疑问你在当前的结构里就是“弱者”。
它和女性在性别结构中的处境是相似且共通的。女性的种种困境,就是不同的结构中普遍的“弱者”所遭遇的困境——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占据更高地位、拥有更大权力与更多资源的人,不得不满足这些人设定的要求和标准时,每个人都可能是“她”。
在 2024 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挑选了一些节目组成播单,希望从女性在性别结构中的困境和“弱者”这个人人都可能经历的身份出发,尝试讨论那些被遮蔽的现象,思考可能的出路。
所有人都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理想 App 免费领取本播单的 14 天畅听权益,你可以将它分享给朋友、伴侣或家人。
看见女性,就是看见我们自己。
1.
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女性
人可以在竞争中一直赢吗?稍有常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不可能,输赢和强弱永远是动态的。“输家”和“弱者”的身份并不可耻,也无人能避免。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了强者主宰弱者,优胜劣汰的赢家才有话语权,那么当强弱关系发生变化,不止是女性,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宰制的一方。
我们希望改变的,是当下的文化与秩序看待“弱者”的方式。无论人是什么性别,无论 Ta 多“强”或多“弱”,追求的都是同一样东西:有尊严地活着。而尊严无法通过对别人的侵犯获得,却可以因别人的侵犯而失去。
2.
关注但不能只关注性别
每一次关于性别话题的讨论里,都能看到呼吁大家“不要制造对立”的观点。事实上,所谓的“性别对立”很多时候的确是被制造出来的,用来遮盖阶层和其它维度的危机。
为什么女性和男性一定要是互相争抢有限资源的竞争关系,而不是一个更好系统的共同推动者和获益者?跳出“零和游戏”的陷阱,也许能瞥见一些藏在性别问题背后的幽灵。
3.
母女是共同的女性
母女作为同一性别下的代际关系,是影响女性一生最深刻的连接之一,无论她的角色是女儿还是母亲。
有人说,真正诞生女性主义作家的源头,并不是那个要反抗的专制的父亲,而是母亲,是那些忧愁的、牺牲自我的母亲。最早唤醒女性身上反抗精神的,也许是那个自己不想成为的女性形象。
在两个女人纠缠、叛逃与回归的故事里,每个人都可能打捞起一些似曾相识的记忆碎片。
4.
歧视是被默认的事实
性别观念,是社会基于权力关系而人为塑造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女性,与如何对待孩子、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一样,都是在此之上被塑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在公共场合很少见到残障人士?因为目前能够发挥作用的无障碍设施太少,Ta 们一旦出门可以说寸步难行。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对掌握资源和决策的人这类“强者”来说,残障人士没那么重要。
看到对弱者的挤压是权力关系存在与默许的天然结果,我们才可能理解在各行各业中几乎全盘复刻的歧视。
5.
被当成工具和所属物的人
婚育是一个时代发展指标性的宏大话题,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尤其如此,但任何人选择或拒绝婚育的解释机制却足够简单,那就是 Ta 自己是否需要和愿意。
不过这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当一个人在其原本的存在意义之外,不假思索地接受和被迫承载了过多并非出自本心的期望,Ta 就可能在成为工具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我们都知道,工具没有人格,可以被替代,且不分性别。
6.
保持注视,让“结构”浮现
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处境是或长或短历史的沉积,是社会结构中诸多力量运行的结果。个人或许无力扭转和对抗结构,但至少可以保持对它的“注视”。
生活永远不止有向上攀登这一个维度,对于每个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即使觉得什么都做不了,Ta 仍然可以记录,保持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反抗,它滋养着人,也确认着人的伟大。
祝各位“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收听妇女节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