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个帖子,说日本最大的缺点就是贫富差距太小了。
评论区疑惑“贫富差距小不是好事吗,咋还是缺点呢?”
博主解释说:“贫富差距小对穷人是好事,但也意味着富人找不到足够的穷人来服务他们,生活质量极大下降。”
“所以他喜欢泰国,因为泰国穷人多而且服务意识强,在这过得特别舒服。”
感觉应该挺多人这么想的,但就这个博主说得比较难听。
不过其实这个帖子里可以讲的部分挺多的,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看。
个人感觉的不算,关于贫富差距有一个概念叫做“基尼系数”,由意大利学者提出,是描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系数。
这个系数在0-1之间,越接近0,代表这个国家贫富差距越小,而越接近1,代表该国贫富差距越大。
最近朝日新闻发了篇文章,说日本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历史第二高的地步,快接近警戒线了。
新闻显示,2020年日本一次分配的基尼系数到达0.57,经过社保养老税收等二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则为0.38。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定,这一数字属于“贫富差距中等”,快要达到0.4的警戒线。
查阅数据,可以看到日本的基尼系数和中国差不多。比北欧西欧那些高福利国家高,但是比美国、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低。
贫富差距不算大,但要专门说日本贫富差距小,那也确实谈不上。
那个帖子其实说的就是他能在泰国做人上人,但是在日本做不了。转而批评日本贫富差距小没有活力之类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泰国的基尼系数是0.35,比日本还要低呢。
在日本做不了人上人,归结于“日本贫富差距太小了”,属于是错误归因了。
帖子说得直接,那我也回答得直接一点。
其实就是因为穷,或者说还不够富。
日本的服务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什么“跪式服务”、“静音服务”,还有各种他们用来说服自己干好服务业的精神。
上次去全京都乃至全日本名气最大的怀石料理【吉兆岚山本店】,虽然菜品没太吃明白,真的是被他们的服务和环境震惊了。
餐厅在人满为患的岚山渡月桥附近有一处幽静的大宅子,里面一共只有6个大和室作为包间使用。宽敞的和室打扫地一尘不染,透过移门上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精巧雅致的日式庭院。
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甚至超过了京都安缦酒店,如果他们家转型做日式旅馆,可能会比现在生意还好。
比环境更加分的则是服务。
这里的日本服务员英语非常流利(是那种全日本都难找的流利),不但介绍菜品到位,她走路和上菜收菜甚至都不会发出一丁点声音。
我们的需求,服务员都会想办法解决,同时她存在感又没有很强,完全不会打扰到我们吃饭。
整个体验非常完美。
吃完饭出去,店长和服务员站在院子门口送你离开。一直到我们走出一百多米外回头,他们居然还在那挥手,网上说必须等客人的背影完全消失他们才会进去。
我世界上也去过不少地方了,能和这家餐厅比环境和服务的地方屈指可数。
尤其你坐在这么个宽敞大宅子里喝酒吃饭,旁边是跪式服务的日本女将,外面则是摩肩接踵艰难移动,挤也挤不动的游客。
绝对能给你所谓“人上人”的错觉。
但这餐厅价格人均6万日元,加上20%的服务费和10%的税,最后每人要收78000日元。接近4000人民币一个人,吃的东西还没什么好食材。
所以我们体验过一次,就觉得这种钱还是别花了。我们从人上人的服务中得不到什么快感,有这钱我不如多去吃点食材好的店。
其实只要花够钱,日本处处都能给你类似【吉兆岚山】的感觉。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花活都能用钱买到。
当然,这一切都比泰国要贵多了。
你在日本买不到,不是因为日本贫富差距小,而是因为你不够有钱。
穷就穷,承认就好,没必要加那么些词点缀自己。
一个数据:曼谷是去年国际游客最多的城市,也是长居外国人最多的城市之一。你在曼谷几个热闹的富人区走,甚至看不到泰国人。
比如这是曼谷State tower上一家很漂亮的露台酒吧,全曼谷的夜景一览无余。这里你能听到英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但几乎是听不到泰语的。
就连表演的歌手都是黑人唱英语。
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物价对泰国人来说贵,但是对在其他地方赚钱的人来说简直太便宜了。
我们从曼谷机场订了个接机。
七座商务车,30多公里的路程,曼谷又堵车,司机师傅开了近1个小时。
你猜多少钱?
48元。
我们在曼谷找了个很棒的按摩店,泰国师傅手法极好,非常卖力,简单几下,脖子也不酸了,腿也不累了,特别缓解疲劳,而且按的过程一点都不疼。
我才知道好的按摩其实是不疼的,让你在舒服的过程里,就把身体给放松了。
一个多小时按完,加洗脚精油一起收你60人民币。
我们在普吉岛找了个米其林海鲜餐厅,老板兼主厨在店中间一人炒三份菜,灶头冒出来的火像行星发动机一样,香味从锅里弥漫到每个食客鼻子里,让人食指大动。
我们满满点了一大桌海鲜,一共花了130块钱。
不止这些便宜的街头店,高级餐厅和高级服务也便宜。
这里的电影院直接用的是Tempur价值数万的床垫,床头是个冰箱,里面的酒精随便喝。
这里还有超级奢华的按摩。在堪比无限镜屋的地方,安排两个技师同时给你按,最后价格还不到国内一半。
世界上最有名的高级餐厅Chef`s table,主厨Vincent Thierry是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Le Cinq的行政总厨,也是香港米三餐厅CAPRICE的开业主厨,可谓世界名厨。
一套菜给你食材拉满,各种和牛、白松露、鱼子酱、帝王蟹、蓝龙虾不要钱一样地上。让你吃鱼子酱吃到撑。
然后对着这样震撼的景观吃饭:
同时有4个人专门给你服务。
一个人专门给你拉椅子,一个人给你倒酒,一个人给你收拾餐具和桌子,还有一个人帮你介绍菜品。
最后9000泰铢,比国内同样的菜单便宜50%,比纽约便宜70%以上。
这很多服务,普通中产在国内是消费不起的,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到了东南亚,全都白菜价了。
曼谷还算是东南亚比较贵的地方,如果你去印尼,去越南,去老挝还要更便宜。但那些地方都没曼谷繁华,也没曼谷安全。
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全世界人都爱往东南亚跑了。
现在巴厘岛上有很多所谓“数字游民”。
巴厘岛山清水秀,有很多便宜的消费,很多白人靠网上接单,一个月工作十天就能在巴厘岛活得很舒服。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数字游民社区。
其实二十年前外国人来中国时也有一样的感觉。
就像我前几天写的:
我大学时的同声传译老师,是中国顶级的德语同传翻译之一。
他说自己在90年代给德国人做会议翻译,一天就能赚100美元,而那时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才300多美元。
这薪酬在我们看来是天价,可德国人却觉得很实惠。
100美元一天就能找到个高级会议口译,简直太合算了。
其实现在你去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也会有这种感觉。
去坦桑尼亚的时候,导游告诉我说,坦桑尼亚一名普通工人一周的工资大概等于20美元。
而这里的向导和司机,如果接到的客人是欧美人,那一天光小费就能收到20美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周的工资。
所以,我们导游说他很骄傲能成为一名导游。
而我们30美元就能包一天的车,带车带司机,也是觉得简直太合算了。
这都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果。
同样是搬砖。
你在纽约搬一天,老板付你200美元,但你在卢旺达搬一天,只能赚10美元。也就是说,一个纽约的搬砖工人,可以在卢旺达雇20个人搬砖,他到了卢旺达,也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你要用一些大词吧,这叫“经济殖民”,叫“剥削他们”。
但你想一想,我们去那里的消费,也帮助他们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如果哪天大家真的不去消费了,那他们才急呢。
所以我们再回来看博主这些话。
说到底,就是想当人上人,但是到了欧美日因为不够有钱,去了当不了人上人甚至只能当人下人,所以只能到东南亚作威作福。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觉得穷人就是“屌丝”,那为了当人上人跑去泰国的,一定意义上是不是也算屌丝呢?
我觉得吧,还是别张口闭口屌丝毅丝的好。您觉得人家是屌丝,肯定也会有更有钱的人觉得您是屌丝。
拜金主踩穷人。
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每天这样思着想着活着,您累不累啊。
21世纪了,人和人之间其他不谈,至少人格应该是平等的。别再用奴隶社会那一套往当代社会套了。
还是那句话:
贫穷并不是罪孽,而是一种不幸。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要贫穷。
说这话的多半是中产阶级在宣泄自己的优越,但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其实和底层的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往往有着收入不算高但还算体面的工作,辛辛苦苦攒了十多年钱,终于还清了房贷,车贷,成功从一个底层后代变成了一个中产阶级,转而自信心爆棚,开始思考怎么做人上人。
但其实一场天灾,一场人祸或者一场大病就能让他们上演“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的闹剧。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既没有很快重新聚集起财富的能力,周围也没有真的可以无私帮助自己的中产朋友。自己有的只有一双勤劳的手,以及不断辛苦劳动攒下的点点积蓄。
况且,贫富差距真的大了,听说过这句话吗?
“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万一社会动荡,您口中的“底层”不小心伤害到了您,找谁说理去。
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