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很多街道名字命名,都有历史由来的。巴山街以前叫巴尔干街、光芒街是塞尔维亚街、芦家街是罗马尼亚街。那个时候,很多国家的人在哈尔滨居住。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哈尔滨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国际化都市……”这是“一博讲哈尔滨”的一条视频日志。
以城市建筑、街道等为坐标,呈现哈尔滨的百年文化记忆。博主“一博”希望用自己的视频,展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真实呈现这里人们的梦想。他的一条短视频,最高有百万人浏览过。很多人包括本地人在内,通过他的视频,了解到冰城的现在与过去,更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哈尔滨。
一个街名,背后就是一段“国际史”
“比乐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当年这条街住着一户比利时人家,最初叫比利时街。周边没有邻居,夫妇俩就在这里养牛、养羊、种地,过着田园生活。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邮递员到这都不用选门牌,只要写的是“比乐街”,把所有的邮件和信件往他家院里一撇就可以了。”一博在视频里向公众讲述哈尔滨的街道历史,“当时的哈尔滨有很多侨民,很多街道的命名与历史有关”。
一博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在他的视频中,人们可以看到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充满活力的人文景观。
一博并不是职业主播,只在工作之余偶尔直播,并拍摄一些视频作品。“我最早在自媒体平台上开直播是在2020年,半年时间直播间都没几个人,一切源于对家乡的热爱,才得以坚持下来。”一博不是高产主播,两年发布的作品量没过百,“我对选题的内涵有要求,力争每个作品都能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融入故事当中,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我就是被一博老师讲述的历史故事所吸引,开始对自己家乡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一博摄影搭档小崔也是业余时间帮忙拍摄,其主业是室内设计师,“现在我们的抖音粉丝有3.5万,单个作品浏览量破百万,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哈尔滨的历史,也鼓励我们走下去。”
除了线上直播、视频分享,一博老师还经常“城市漫步”。”漫步团的成员有小学生、大学生、退休干部、还有教师和上班族等,最多时有130多人一起徒步。这更像是一项民间公益活动。大家一起走过中山路、大直街、平房公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以及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每次三个小时间里,一博沿途讲述的眼前保护建筑、各国领事馆旧址、街道名字等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也成为了哈市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流动的城市文化宣传站。
走出去再回来,哈尔滨是如此的独一无二
一博对哈尔滨文化的热爱,始于他从小住在姥爷家位于民益街55号的俄式筒子楼的经历。“我姥爷家的房子是俄国人建的,它的前身是邮电俱乐部,筒子楼里住着很多人家,大家共用厨房,门钥匙能有10厘米长。”这也让他日后对哈尔滨的人文、建筑、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2005年,一博受单位公派,前往成都工作三年。“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文化,出去后才明显发现,哈尔滨的文化底蕴与众不同。”从那时起,他开始潜心研究家乡的城市历史。买书,泡图书馆,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体现着国际多元文化的共融,欧陆风情背后是开放包容,也让哈尔滨的人文、建筑、历史、文化与众不同。“我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体现在哪?无非就是亲情、友情、工作经历,以及儿时的记忆,但这都是表象。”一博说,“体现到我们内心的、灵魂深处的归属感,更多取决于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博正因对这种城市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决定将自己对哈尔滨的热爱转化为行动——通过视频“梳理”哈尔滨的百年人文历史,与更多人分享这座城市的美好。
人们越了解哈尔滨,就会更爱这座城市
一博通过视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今年的冰雪旅游让哈尔滨火爆出圈,我们用东北人的豪爽和诚意服务好了八方来客。2025年亚冬会,我们还要接待更多的国际友人,除了在硬件方面提升城市的接待服务水平外,也需要更多在软件方面更要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城市文化。”
“百年人文历史是哈尔滨的灵魂所在,人们越了解哈尔滨,就会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宣传员,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和分享这座城市的美好,就会有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哈尔滨。”一博计划接下来拍摄更多关于哈尔滨历史文化选题。“哈尔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她的百年文化记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哈尔滨的城市文化传播,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哈尔滨日报
编辑:郑轶
审核:柏凡露
监制:方 爽
往期精彩回顾
·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李思远主持
· 【迎亚冬 强管理 优环境 树形象】突出重点 强化督导丨全面提升城区环境
· 南岗区举行“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一博文化哈尔滨比乐街历史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