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发展仍需加快新品种供给
本报两会报道组 王 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多位代表委员就市场未来着力点建言献策。部分期货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加快各类期货品种供给仍是首要举措,尤其是在尚未完善工具链的相关板块,例如新能源领域等。
新品种覆盖仍有完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来的关于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建议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建议,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案中充分考虑电力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加快推进电力期货的研发和上市等相关工作。
一直以来,加快新品种供给期货市场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场上市的期货及期权数量超过130个,但在一些板块仍未有效覆盖。
银河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风险管理需求角度来看,国内期货及期权品种仍存在完善和发展空间。一是期货品种仍不能覆盖主要需求领域,例如,针对碳排放期货、废钢期货、外汇期货等产业风险管理需求仍比较强烈。二是期权产品仍不够丰富,面对非线性工具所具备的策略针对性较强等特点,丰富期权品种也是期货品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球交易资产,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在全球定价体系中的地位,为使更多商品的定价中心落户中国,在保证品种平稳运行前提下,丰富投资者结构是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式。”杨青建议,进一步增加期货及期权品种,特别是国际化品种,更好的利用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东证期货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些年,我国实体企业风险意识有所提高,风险管理需求激增,只有不断丰富新品种供给,完善各行业品种序列,才能满足我国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拟提交关于“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在具体做法上,建议考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水平
除了加快新品种工具供给外,也有相关人士就期现货市场联动发展进行了相关建议。例如,冯艺东建议,为更好地推动电力期现货市场协同发展,可在全国层面建立期现货市场协调会,联合电力行业相关单位、金融机构等重要参与方,同步推进后续电力市场改革和期现货市场建设。
国元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洪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期货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完善各交易所的交割机制,确保期货市场流动性及期货价格发现的有效性;同时,大力推动期现结合业务发展,可促进更多企业利用衍生工具稳定供销关系,从而促进行业稳定发展。未来需鼓励实体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加强价格风险管理。
“期货是现货的延伸。在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实体企业对衍生品需求不断提升下,应该创新更多有利于期货市场发展、有利于现货企业更好参与期货市场的制度和环境。”杨青表示,具体来看:一是完善制度和机制,适度放宽对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完善与风险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二是更深入走进现货市场,丰富期货工具的使用策略,创新风险管理的业务模式,提升服务现货市场的能力,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