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由荔湾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承办的“消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学术沙龙暨荔湾区创建省级消费帮扶示范区座谈会”在广州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共邀请了15位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的嘉宾参与。
座谈会伊始,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并针对荔湾区消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调研成果,从学术关怀、理论直觉、实践创新、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荔湾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志灵感谢研究院和与会嘉宾为提炼与推广荔湾区消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模式与经验所做的贡献,并对荔湾区消费帮扶的举措、成效与案例进行了介绍。
在与会专家讨论与交流环节,大家各抒己见。企业与社会组织嘉宾认为,品牌打造与市场运营在消费帮扶中至关重要。贵州洋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丹妮表示,产品的质量固然重要,但必须做好市场运营与品牌打造。清远市清远鸡行业协会秘书长江丽雅认为,品牌打造是产品销售的关键一环,但品牌打造时间较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广东乡村运营学院执行院长陈军法提出,消费帮扶要提质增效,需要更多关注在地产品、在地文化以及在地旅游。广州地铁集团组织部副部长陈瑜分享了集团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提出地铁集团构建的“853”消费帮扶模式对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性。
政府嘉宾认为,消费帮扶只有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才能更好地助推“百千万工程”。荔湾区农业农村局区委农办秘书科科长罗晓玉表示,通过荔湾区的消费帮扶,受扶地区的农产品正在从情感性消费向经济性消费、从体制内消费向市场性消费转变,说明荔湾区在消费帮扶中进行的市场培育比较完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驻镇帮扶村工作队队长林伟铿认为,消费帮扶要做好,就要更多关注“人、地、钱与模式”四个要素,尤其是要重视人才、人流与人心,让当地老百姓树立主体意识,同时还要找到符合本土发展的产业模式,消费帮扶才能确保质量。荔湾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志灵强调,荔湾区的消费帮扶,利用九大板块优势,以市场为主要的调节机制,让农产品从“定向市场”走向了“自发市场”,经验与模式值得推广。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杂志社广东通联站站长罗雪辉结合杂志社在消费帮扶方面的宣传报道经验,提出消费帮扶要构建“从餐桌到土地”与“从土地到餐桌”的双向互动机制与平台,才能更好地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高校嘉宾认为,作为再分配与伦理型互惠的典型产品,消费帮扶要更好地走向市场,助力“百千万工程”,需要从组织基础、运行机制与市场体系方面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广东应用科技学院讲师梁英华表示,消费帮扶让特定的生产者与特定消费者间接或直接对接,构建了点对点的市场交易关系,使小农户拥有固定对接的“定向市场”,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小农户难以对接市场的困境。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郑姝莉认为,消费帮扶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需要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联动协作模式。仲恺广梅研究院副院长陈玮表示,消费帮扶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扩展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整合产业集群,衔接共享资源;进一步开展深度调查,定期磋商洽谈。广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与村镇规划研究院院长庄大昌指出,消费帮扶更需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是一种典型的行动者网络体系。消费帮扶能够助推脱贫地区的产业集群,同时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的转型,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同时,在市场塑造的过程中,帮扶产品所呈现的市场化运作样态,正是消费网络中各行动者有效参与的表现。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强调,消费帮扶是一种“过 渡”而非“结果”,是“始于帮扶、终于被撬动的自发市场”的一种行为,通过组织机制、动员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成功地将小农户的生计资源和社会资本转化成收入,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增收,为“百千万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要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荔湾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以创建广东省消费帮扶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属地优势,深入推进消费帮扶提质增效,成效显著,为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重要助力。
【通讯员】谢治菊
上一篇:龙虎榜 中兴商业今日跌718% 机构合计净卖出121674万元
下一篇:情系伯渎河